第一单元 “七七”事变及平津周围地区战役
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在北平的丰台、宛平一带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夜晚,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强行要求进宛平县城搜查,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坚决拒绝后,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在中国人民抗日浪潮的影响下,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吉星文团不顾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命令,奋起自卫。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抗战,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七七”事变后,日军集结重军又与中国军队展开了平津及周围地区争夺战。
第二单元 “八·一三”淞沪抗战
1937年8月9日晚,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军官大山勇夫和司机斋藤要藏二人,驾驶军用汽车,携带武器,冲进虹桥军用飞机场,侦察中国军队配备情况,当场被机场卫兵击毙。日本侵略者以此为借口,于8月13日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在人民抗日热潮推动下,浴血作战,历时三月,毙伤日军五万多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增强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信心。
第三单元 南京保卫战
淞沪会战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即指挥7个师另2个旅约20万人,分两路跟踪追击中国军队直逼南京。中国政府对是否固守南京举棋不定,连续召开三次高级幕僚会议商讨对策,蒋介石决定固守南京,11月20日正式宣布迁都重庆,成立南京卫戍司令部,24日任唐生智为司令长官。编组卫戍军共14个师,11万余人。12月6日各路日军抵近栖霞山、汤山、淳化镇、秣陵镇,对南京达成三面包围,并发起攻击,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敌我双方官兵死伤惨重。终因敌我力量悬殊,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连日屠杀中国军民达30余万人,史称“南京大屠杀”。
第四单元 徐州与武汉会战
1938年3月,日军矶谷师团主力沿津浦线南进,企图占领台儿庄,进而迂回攻打徐州。国民党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在台儿庄附近集中了四十万的优势兵力,从3月4日起,中日双方军队在台儿庄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誓死杀敌。4月7日,日军被迫突围,中国军队乘胜追歼。共歼灭敌军一万人左右,缴获了大量战利品。台儿庄大捷是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军,也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
1938年5月底日军先后调集了海、陆、空三军近25万人,从1938年6月初起,正式展开以夺取武汉为目标的进攻。战役历时四个半月,歼敌3万余人,使日军受到很大消耗,从此再无力量进行大规模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五单元 长沙及豫湘桂战役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为确保长沙,曾集中数十万主力部队于长沙周围地区,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蒋介石指定薛岳为战场主帅,他多方调集兵力于长沙周围地区,利用山岳江河地形组织防御,逐次抗击,诱敌深入,合围聚歼,动员敌后军民破坏日军补给线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伤亡惨重,但由于蒋介石的“焦土抗战”所造成的长沙大火,使中国军民遭受了巨大损失。
1944年4月至11月底,日军为了打通东北、华北与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即所谓“一号攻势”。在豫湘桂战役的十个月内,由于中国军事当局战略指挥失误,作战准备不周,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和贵州省的大部分国土。
第六单元 中国远征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尽速攻占东南亚各国和西太平洋诸岛屿,由泰国麦索侵入缅甸,并分路向缅甸北部进攻。为保障中国国际交通线滇缅路(中国昆明——缅甸仰光)畅通,中国政府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以3个军10个师共10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1942年3至9月,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为支援英国盟军抗击日军进攻进行了英勇顽强的作战。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英、美同盟军的协同下,对侵占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部日军进行了反攻作战。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经一年多的英勇奋战,伤亡6.7万余人,毙日军4.8万余人,完成开辟中印公路的作战任务,使大批物资输入国内,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贡献。
第七单元 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部队的保定军校生
在抗日战争中,一些有着强烈爱国热忱的保定军校生,为了保卫祖国,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走上抗日最前线,艰苦卓绝的敌后战场。八年抗战中,以共产主义战士姿态,浴血杀敌,顽强战斗,报国立功,充分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民族气节,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Copyright © 2017 保定军校纪念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东风东路585号 电话:0312-5056806
冀ICP备1602156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保定 后台管理